English 简体中文
8621-63367178 63367978
:8621-63367178 63367978

:sales@gsc-offshore.com
地址:上海市河南南路16號中彙大廈3樓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包括:

上海自貿區

  上海自由貿易區范圍(深紫色區域)

  1、在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人民幣資本項目下開放,並逐步實現可自由兌換等金融創新;

  2、未來企業法人可在上海自貿區內完成人民幣自由兌換,個人則暫不施行;

  3、上海自貿區也很可能采取分步驟推進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方式,比如先行推動境內資本的境外投資和境外融資;

  4、上海自貿區在中國加環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談判中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並有望成為中國加入TPP的首個對外開放窗口。[4-5]

  建設來源

  中國自貿試驗區花落上海並非偶然。

  在國務院的期許中[2],上海自貿區將成為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上海自貿區很可能以“一國之內”自由貿易區的形式出現,它采取特殊的監管政策和優惠稅收,對一國內的轉口貿易、離岸貿易將有極大促進作用。

  2013年3月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海調研期間考察了位於浦東的外高橋保稅區,並表示鼓勵支持上海積極探索,在現有綜合保稅區基礎上,研究如何試點先行在28平方公裏內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園區試驗區,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

  據了解,李克強所指28平方公裏即為上海綜合保稅區范圍,其中包括2005年與浙江跨區域合作建設的洋山保稅港區、1990年全國第一個封關運作的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含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以及2010年9月啟動運營的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

  上海口岸服務辦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上海口岸外貿貨物吞吐量累計達3.6億噸[6],同比增長5.9%,上海港繼續保持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地位。外高橋港區完成1536萬標准箱,連續八年蟬聯全國國際船舶吞吐量最高的港區。

  政策創新

  據了解,《方案》最終將可能落實到金融、貿易、航運等五大領域的開放政策,以及管理、稅收、法規等五個方面的一攬子創新。[2]

  “自由貿易區對上海未來十年發展意義極其重大,是最大的政策利好。它不是簡單的免稅消費和土地升值問題,而是上海將真正成為東北亞貿易和物流樞紐的契機和平台。”上海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某高層人士說。

  在將迎創新的政策領域中,金融領域試點最惹人關注,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徐權表示,自貿區的試點內容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場化、彙率自由彙兌、金融業的對外開放、產品創新等,也涉及一些離岸業務。

  自貿區還將深化外債管理方式改革,促進跨境融資便利化。深化跨國公司總部外彙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促進跨國公司設立區域性或全球性資金管理中心。建立試驗區金融改革創新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聯動機制。

  而在貿易領域,上海自由貿易區將實施“一線逐步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創新監管服務新模式,這是較上海綜合保稅區的主要區別。

  所謂“一線”,是指國境線,“二線”是指國內市場分界線,也就是自由貿易區的空間分界線。“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正是目前國內各個保稅區探索升級成自由貿易區的主流思路。

  創新監管模式提出要將一線監管集中在對人的監管,口岸單位只做必要的檢驗檢疫等工作;特別是海關方面將不再采用批次監管的模式,而采用集中、分類、電子化監管模式。

  上海自貿區通過這種模式,可以達到自由貿易區內人與貨物的高效快捷流動。總之,就是簡化手續,降低成本,在自由貿易區實現“境內關外”。[7]

  總理考察

  在2013年3月底的一次基層考察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正是在這片土地上鼓勵支持上海積極大膽探索,在現有綜合保稅區基礎上,研究如何試點先行,在28平方公裏內,建立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8],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

  李克強在座談會上強調:“我們要用開放擴大內需,用開放形成倒逼機制,用開放促進新一輪改革。”

  作為參加座談會並發言的5位企業代表之一,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總裁王新奎仍記得聽到這番話語時的振奮心情。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裏,他連連稱贊,用開放促改革是一個“高屋建瓴的戰略部署”。

  “沒有深圳的開放,哪有80年代的改革?沒有浦東的開放,哪有90年代的改革?”王新奎說。

  這位恢複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還記得自己30年前在香港受到的沖擊。在香港中文大學一間普通的小賣店裏,他看著琳琅滿目的貨架,覺得“一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商品”。當時,封閉了30年後,全國都停留在計劃經濟的僵化步伐中,只有毗鄰香港的深圳蛇口工業區嘗試邁出了開放的步伐。短短幾年,那片面積僅有兩平方公裏的土地上一片現代化高樓拔地而起,並且產生了讓國人為之目眩的財富。

  帶著羨慕的心情,1980~1990年間,王新奎不知道去深圳考察、學習了多少次。在之後的時間裏,他也不斷體會到“開放”所帶來的變革成果:上世紀90年代,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讓荒蕪的土地變成了國際地位顯赫的金融中心;進入新世紀,加入WTO後的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越戰越勇”,也推動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他說:“就像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反複強調的那樣,開放本身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紅利”。

  在十八大閉幕6天後,李克強就主持召開改革座談會,突出強調“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而在就任總理後的首次基層調研中,他仿佛為民眾翹首以盼的新一輪改革找到了一條明晰的通道——進一步擴大開放。

  李克強說:“要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就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通過改革來擴大開放,讓跨國公司的亞太地區總部能向中國地區轉移,這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機遇。”

  他指出:“中國的服務業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並蘊藏著巨大的就業潛力。要發展服務業,還要用開放來倒逼。”

  他強調:“中國不能害怕開放,要一步步向前。中國走到了這一步,就該選擇一個新的開放試點。上海完全有條件、有基礎實驗這件事,要用開放促進改革。”

  同樣在座談會現場其他幾位代表也在期待綜合保稅區的進一步開放。上海暢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裁徐峰精打細算地跟記者分析:開放的自由貿易區是個引子,能夠拉動其他消費,帶活整個上海、整個中國的經濟;上海市機械設備成套(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黨委書記嚴錦順則評價說,這對上海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對全國的未來發展也很會帶來示范效應。

  在王新奎看來,在28平方公裏的綜合保稅區上孕育的這場新一輪開放,不僅可能為其他沿海省份的轉型提供經驗,在國有企業改革、審批制度改革、投資制度改革等方面,都會做出有益的嘗試和推動。

  他說:“開放最後留下的,不是一片樓、一座城,而是一種體制的力量。”

  這位66歲的老人期待政府能用當年的勇氣和信心來推動新一輪的開放——就像30年前的蛇口一樣。事實上,最初僅有兩平方公裏的蛇口不僅在開放中變成了一座現代化城市,它也像是一個小小的支點,撬動了中國持續30年的改革和高速發展。

  在上海的座談會上,李克強也提醒與會者,30年前,波瀾壯闊的改革就是由四個經濟特區的沿海開放帶動的。

  他說:“現在看來,用開放促進改革,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和動力。在這種開放的過程中,改革將釋放巨大的紅利。”

  批准通過

  通過方案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3年7月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原則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

  會議強調,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更加積極主動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

  會議強調,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堅持先行先試,既要積極探索政府經貿和投資管理模式創新,擴大服務業開放;又要防范各類風險,推動建設具有國際水准的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使之成為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發揮示范帶動、服務全國的積極作用,促進各地區共同發展。這有利於培育我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構建與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台,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5]

  正式批准

  國務院已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並已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並決定在試驗區調整部分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和事項。[9]

  2013年8月30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決定在自由貿易實驗區內暫停三類外資企業的部分審批,改為備案制度

  建設意義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是國家戰略,是先行先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意義深遠。這項重大改革是以制度創新為著力點,重在提升軟實力,各項工作影響大、難度高。

  中央經濟改革的“試驗田”

  自由貿易試驗區或將成為中國主動開放市場,尤其是開放服務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先行者。此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海考察期間為自由貿易試驗區劃定了范圍。李克強表示鼓勵支持上海積極大膽探索,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

  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開放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主要任務是要探索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推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行政體制改革,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實現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服務全國的發展。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有利於培育我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1]

  上海將獲得更多制度紅利

  對於上海而言,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推行,獲得機會的不僅是貿易領域,對於航運、金融等方面均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1、將使上海突破已有的條框,放寬稅收、外彙使用等優惠政策,有利於跨國公司內部的全球調撥、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在上海注冊開業。

  2、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推進將使得海上保險等航運服務業務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解決航運中心建設中金融支持的問題,這將使得上海獲得更多的制度紅利。

  3、國務院2012年底批複同意,自2013年1月1日起,經浦東和虹橋國際機場中轉第三國的45個國家外籍旅客將享受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再加上自由貿易區的項目,自貿區將有望成為貿易和購物零關稅的自由港。

  4、免稅和自由港將有利於吸引高端制造業,而貿易區將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貿易和倉儲物流企業聚集,疊加中國的產業升級。因此,自由貿易區對於物流的集聚效應將更加顯著。[10]

  2013年上海綜保區將推進國際貿易結算中心、融資租賃、期貨保稅交割功能、擴大保稅船舶登記試點規模、研究建立具有離岸特點的國際賬戶等十項功能先行先試。

  1、深化國際貿易結算中心試點運作

  2、融資租賃功能全面發展

  3、以期貨保稅交割功能促進大宗商品產業集聚

  4、擴大保稅船舶登記試點規模

  5、推動機場區港一體化邁出實質性步伐

  6、做大洋山保稅港區國際中轉集拼業務

  7、全面推進亞太營運商計劃。

  8、探索“前店後庫”聯動模式

  9、試點全球維修檢測業務

  10、研究建立具有離岸特點的國際賬戶

  利好

  利好一:擬開放人民幣資本項目。金融領域試點最惹人關注,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徐權表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試點內容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場化、彙率自由彙兌、金融業的對外開放、產品創新等,也涉及一些離岸業務。上海市市長楊雄也在前不久的陸家嘴論壇上證實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在申請試點人民幣資本項目下開放,而且這一改革方向不會因為短期的流動性變化、熱錢流向的變化而變化。

  利好二:構建離岸金融中心。離岸金融業務是自由貿易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與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一脈相承的。複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也看好上海的離岸金融中心,人民幣彙率價格發行機制能使外流資金更好地周轉,提高人民幣使用的效率。

  利好三:可能推15%企業所得稅優惠。上海將推動稅收創新,包括離岸貿易、金融采用低稅率,對境外投資收益采用分期繳納所得稅等優惠政策支持自由貿易園區內企業發展。有媒體報道稱,為鼓勵企業發展,上海將在稅收方面采取低稅率,其中將包括對自由貿易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利好四:貿易領域監管模式創新。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實施“一線逐步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創新監管服務新模式,這是與上海綜合保稅區的主要區別。所謂“一線”,是指國境線;“二線”是指國內市場分界線,也就是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空間分界線。創新監管模式提出要將一線監管集中在對人的監管,口岸單位只做必要的檢驗檢疫等工作,特別是海關方面將不再采用批次監管的模式,而采用集中、分類、電子化監管模式,達到自由貿易試驗區內人與貨物的高效快捷流動。[3]

  利好五:推動外貿物流創新發展。整合了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四大保稅區後的上海自貿區利好外貿物流。物流專家、《供應鏈為王》作者楊達卿表示,上海自貿區也將是國內最大的物流特區,其發展依賴長江經濟帶,並反推長江經濟帶物流業發展。長江是全球最大的內河水運通道,被稱為黃金水道。上海港90%的集裝箱貨源來自長江經濟帶,埔東機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貨運機場也依賴長江經濟帶。楊達卿指出,自貿區對長江經濟帶物流業的影響呈“鳳凰形”:上海是鳳頭,長三角是鳳身,江蘇浙江是兩翼,橫跨中國東中西6個省和2個直轄市的長江流域是鳳尾。鳳凰能飛多高,需要鳳頭控制方向,需要兩翼給力保障,還需要尾羽支撐平衡和助推跨越。因此,上海自貿區的物流利好的發揮,需要長江經濟帶協同共振。[11]

  專家看法

  建設試驗區有利於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國務院常務會議3日原則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宣布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使之成為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認為,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需繼續堅持擴大開放的戰略,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推動全球化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WTO專家張軍生說,入世十多年的經驗顯示,開放引入競爭激發了中國企業的活力。當前尤其需要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企業轉型,為經濟注入活力,推動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實現。

  記者采訪發現,業界對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最大的期待聚焦於投資管理新體制、服務業進一步開放,以及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彙率市場化和離岸金融等。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當下啟動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為中國第三產業的改革開放注入動力。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將給中國帶來曆史性機遇。”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說:“除了國際貿易能級的提升,中國金融體系加快開放、與國際接軌,將會在新形勢下釋放巨大的改革紅利。”

  國務院要求,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要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有利於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專家認為,我國探索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為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開放積累經驗,使得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大國博弈中獲得有利地位和匹配的話語權。[12]

  人民幣自由兌換

  金融業對外開放是符合國際慣例自由貿易區的重要特征。此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申報稿中明確提及希望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人民幣資本項目下開放,並逐步實現可自由兌換等金融創新。未來將附條件地准許自由貿易試驗區內的企業進行人民幣自由兌換。

  建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目的在於尋求金融、行政管理、稅收、法規等方面的突破和創新,上海綜合保稅區相對應成立了准入開放、金融創新、綜合監管、條線監管四個工作組,主動參與相關部門的制度創新工作,參與建立與國際高標准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系。

  國外的管理模式遵循‘法無禁止即自由’的原則,而我國則采取行政許可、審批制度。探索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即整理出法律禁止事項,這意味著未來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范圍內的外商企業管理將逐步和國際接軌,審批制也將轉為備案制。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將率先改革投資項目管理、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管理、工商登記三個環節。[1]

  開放,幾十年來帶動中國經濟騰飛的兩翼之一,正在被賦予新的動力與內涵。越來越多國際觀察者注意到,中國近期穩步推進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無疑是中國對外開放戰略中又一具有深遠曆史意義之舉。

  從7月3日國務院宣布決定,到8月2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相關法律,中國政府建立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從行政提案到立法程序跟進,輪廓日漸清晰。[13]

  這是中國新領導人的一項“頂層設計”,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如此評論上海自貿區。“這一具有前瞻性的工程是邁向正確方向的一步,”德國聯邦中小企業聯合會負責經濟和政策事務的專家羅文尼希這樣告訴新華社記者。

  以自由貿易區作為經濟發展催化劑是國際通行做法。研究顯示,不同國家和地區根據自身經濟需要,所建自貿區特點各不相同,例如香港、新加坡代表的整體型自由港,德國漢堡、韓國釜山、印度尼西亞巴淡代表的自由貿易港區,巴拿馬科隆代表的貿易型自貿區,韓國馬山、台灣高雄等出口加工區,阿聯酋的工貿結合型自貿區,以及荷蘭鹿特丹港等物流型自貿區等等,不勝枚舉。

  為貨物、投資與金融開綠燈,讓自貿區促進經濟,世界各有其策。而有過深圳特區、浦東新區等多年開放試點的中國,如今在上海這一“經濟首都”首次開設自貿區,卻並無成例可循,意義更今非昔比。

  許多海外輿論關注到,上海自貿區將會帶來巨大金融紅利。《紐約時報》近日報道,上海自貿區釋放出金融改革信號,這裏將成為放松資本管制和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橋頭堡。日本《產經新聞》稱,試驗區將試行人民幣交易等金融自由化措施,吸引海外投資,使之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原動力。

  另一些觀點認為,上海自貿區將改變地區乃至國際貿易格局。“如果上海自貿區配套措施跟得上,它將對世界貿易產生巨大影響。”羅文尼希說。《經濟學人》引用相關人士預測說,上海自貿區有望成為泛亞地區的供應鏈樞紐,建成世界領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思考更深入的海外觀察者則看到,上海自貿區投石問路,以點帶面,是中國以開放促改革策略的又一顆“探路石”,其“可複制、可推廣”前景可觀,其發展紅利不僅將利好中國,也將惠及世界。[13]

  印度《經濟時報》載文認為,啟動上海自貿區是中國探索改革開放新路徑的試驗場。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中國問題專家韓載振博士認為,上海作為試點,對中國經濟可起到“試金石”作用,有助於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進一步開放。

  海外專家還認為,上海自貿試驗區本身即是制度創新,是“頂層設計”與“摸石頭過河”認識論與實踐論的雙重體現。而“體制創新更具紅利”。正如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強調,創新就是培養新利益,培養新體制,而新利益和新體制的產生和成長,有利於改革舊利益與舊體制。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上海自貿區為中國的開放戰略設下開放式問題。它隨時間帶給世界的,將是又一場令人興奮的試驗。[13]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8月30日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

  對於此次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決定指出,是“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創新對外開放模式,進一步探索深化改革開放的經驗”。決定指出,上述行政審批的調整在三年內試行,對實踐證明可行的,應當修改完善有關法律;對實踐證明不宜調整的,恢複施行有關法律規定。

  根據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基礎上設立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對國家規定實施准入特別管理措施之外的外商投資,暫時調整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規定的有關行政審批。該項決定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1]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預計將在2013年9月底掛牌。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審議並決定在試驗區調整涉及部分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和事項。可以確定的是未來外商投資的自由度將更大,這也是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與國際接軌的第一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頂亞咨詢 GLOBAL SUCCESS CONSULTING LIMITED(“GSC”)